學術文章相關參考特區

 

 

 
 
 
 
 
 
 
 
 
 

到頁尾

 

 

 

 

一代鄉賢─駱英生

        

 

白沙屯鐵路平交道西側的小巷內,幾幢老房舍樸素靜謐的佇立街巷幾乎被人們所遺忘,斑駁的牆垣屋瓦訴說著店仔路的古往今來。曾經繁榮一時的店仔路在歷史的洪流中翻騰而後沈寂,雖然敵不過社會形態變遷鉛華洗盡繁華不再,卻散發出另人思古懷舊之幽情。

緩步走進店仔路,駱氏家族的紅磚瓦大宅院就座落在其中,土埆的牆垣表面鋪設「斗仔磚」讓宅院更顯氣勢,屋簷斗栱顯示屋主當時對宅院建構、建材的用心挑選設計,大廳裡神桌供奉名諱「天德尊王」的神祇,雖然不知道其神明相關來歷,但是從其古樸的塑像看起來應該有百年的歷史,左側的祖先牌位有別於一般家庭的傳統式,採用日式的祖先龕,推算其年代應該有七十年以上的歷史。廳堂右側掛著一幅駱氏家族的先人肖像,他就是啟造駱氏大宅院的主人,一位清末日治時期與白沙屯發展有著緊密關係的一代鄉賢──駱英生先生。

 

白沙屯的開發依文獻記載應起始於清乾隆年間,由陳姓與駱姓入墾闢地。根據駱氏家譜記載:其祖籍福建泉州惠安縣,入墾台灣由第十七世祖鉟公起始。

十八世吼公 乾隆丁酉年正月生(西元1777),卒道光己丑年七月(西元1829)53歲。生二子,長子崇公、次子當公。

十九世駱崇公 嘉慶丁丑年生(西元1817),生一子名曰進傳官,卒光緒戊戌年(西元1898)82歲。

二十世公駱英生,名進傳,生於清同治癸亥年〈西元1863年〉,卒於民國35年〈西元1946年〉享年八十四齡。

 

以駱氏家譜記載其先祖從十七世起已在白沙屯開發拓殖。時至光緒年間台灣與中國通航貿易。二十世的駱英生於白沙屯庒經營「鯊魚翅」生意,帆船從龍港輸出至中國大陸為主從事貿易經商,累積經濟能力。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清廷甲午戰敗日本人據台,台灣海峽通航中止,駱英生轉而經營米穀工場、蔗廠、大同殖產會社、西瓜…等數種生意。

光緒二十三年〈西元1897年〉蔡振豐所修纂之「苑裡志」中記載:白沙墩,在苑裡西北二十三里〈約十五公里〉,其地有石滬.......數十葉魚舟來往如織,當盛獲時…….台中屬葫蘆墩〈今之豐原〉之魚腥食料,半仰乎是。當時白沙墩與金包里〈今台北金山〉共稱為「金山白海」,是中台灣主要魚獲供銷地,其繁榮盛況可想而知

駱英生除了擁有多項生意之外,並掌握部份漁產資源,擁有石滬名北淺滬、深滬、四人公、下頭深、南淺滬...等七座(今山邊庒漁港以北至灣瓦青海宮以南)。當時已購置田地百甲,可以說是富甲一方。

 

駱英生年輕時以經營經濟貿易奠定基礎,帶動地方上繁榮以成為顯露頭角的人物,並獲日本政府的重視,擔任地方行政職務。通霄鎮志中記載。明治四十二年〈西元1909年〉日人地方行政改制,新竹廳通霄支廳分為苑裡區、山腳區、通霄區、內湖區、白沙墩區等五區。駱英生於日據大正二年至大正九年〈西元1913~1920年〉,時年五十歲,任通霄支廳白沙墩區區長〈相當於現鎮長之職〉,區役場〈相當於現鎮公所〉設白沙墩庄,轄區包含白沙墩庒(含過港,山邊),內湖島庒,新埔庒等。

 

雖然鎮志中記載「區役場設白沙墩庄」,但訪談地方耆老並無法得知當時的區役場現址在那裡,但是舊時傳統村落的宗教信仰中心多兼具了教育、治安、政治、軍事.....等等功能。從光緒二十三年〈西元1897年〉蔡振豐所修纂之「苑裡志」中廨署條記載:白沙墩營署一座(今圯)。警察出張所在白沙墩莊天后宮。可得知當時派出所設置在媽祖廟內,又此次改制僅維持八年之久,不太可能新建地方行政中心,大正二年距光緒二十三年僅十餘年光景,依舊例可循,筆者推測當時的區役場應該也設置於地方信仰中心內。

 

大正六年(西元1917)日人修築竹南到王田段海線鐵路,其路線貫穿白沙屯村莊,駱氏大宅院面臨被拆除的可能,駱英生因當時任地方區長之職,透過關係與日人長官溝通斡旋促使鐵道從過港溪向東偏移,駱氏大宅院才能保存下來。當時進行市街改正計劃,駱英生著手建構白沙墩的交通路網,藉以改變原本狹小的街巷疏暢交通。目前的拱天宮前道路、白沙屯火車站前道路、郵局到水頭的道路正是駱英生擔任區長任內所規劃設置的。

大正十一年〈西元1922年〉海線鐵路通車,來往旅客如織眾商雲集成為白沙屯的商業中心,火車站前店家林立舉凡百貨店、布莊、裁縫店、理髮店、餅舖…..各種商業買賣,尤其是西瓜盛產的季節,堆積如山的西瓜延绵百公尺遠。大正十四年(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駱氏家族所開設的「振興米穀工場」也在其中,可說是白沙屯米糧經濟命脈,證實英生公對地方長期發展的先知卓見。

只可惜「振興米穀工場」也成為戰爭時重點攻擊的目標,民國三十四年五月前後,美軍轟炸機在白沙屯上空投下燃燒彈數顆,燒毀了米穀工廠,也將當時日軍寄放預運往前線之白米燃燒殆盡,庒民聞訊攜帶鍋盆前往裝拾搶救米糧。爾後戰事吃緊農產無法耕作,因此台灣光復初期,白沙屯庒內幾乎無米可食,百姓生活貧困以蕃薯簽為主食。

 

白沙屯台一線拱天宮牌樓前方五十公尺山丘上,現存一座日本近衛步兵第一聯隊副官陸軍大尉「大井確士」紀念碑,碑文記載大正十年建碑,昭和十六年改碑。寄附者為苑裡庄、通霄庄地方士紳,其中駱英生正是工事發起人之一,可見其家族在地方上之聲望及影響力。

 

通霄鎮志又記載。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日人地方行政再度改制。新竹州苗栗郡通霄庄設庄役場、庄協議會,置有庄長、庄協議會員。駱英生獲任庄協議會員一職自大正九年到昭和十年〈西元1920~1935年〉任職十五年之久,為地方奉獻心力的駱英生以七十三歲高齡卸職返鄉。 

 

日昭和十三年〈民國二十七年、西元1938)。英生公雖然已經卸下官職,轉而關心白沙屯教育,獨資捐地興學。位於現白沙屯派出所北側興建校舍十餘間、小操場一座,於昭和十五年四月(民國二十九年、西元1940)正式成立「通霄宮下國民學校白沙屯分離教室」,為現今啟明國民小學之前身。

隔年四月,再改稱為「通霄宮下國民學校漣分教場」,以2006年計算76歲以上白沙屯地方子弟就讀通霄國小最後一屆為第三十九屆,而後75歲至68歲之白沙屯耆老均就讀過漣分教場。昭和二十年〈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是年英生公已經八十三歲,仍然為地方教育盡心盡力。在駱英生及地方人士奔走爭取之下,終於奉准於該年四月獨立設校為「白沙屯國民學校」。

 

昭和二十年〈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三月二十九日下午二點許,美軍轟炸機於白沙屯庒上空,投下八顆炸彈散落於村落中〈另一種說法為十一顆〉,其中一顆落於駱氏家族紅磚瓦三合院後之古水井內(目前的鐵道旁馬路上),另一顆掉落於駱氏家族紅磚瓦三合院前,不幸炸中右前方兩戶陳姓人家,頓時炸彈碎片、磚瓦石塊四處飛散,居民躲避不及,計死亡十餘人〈目前駱氏家族紅磚瓦三合院正廳及外牆仍保存當時美軍轟炸所留下的歷史痕跡)。當時駱英生於三合院右側房內午睡,不幸遭炸彈彈起的大石砸中右大腿,家族急忙僱請轎夫抬轎至山上就醫,由於年事已高傷口感染引起併發症,於隔年民國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壽八十有四。

 

駱英生公在其先祖開墾拓殖的基礎上,以經商貿易發跡進而從政,規劃地方經濟發展到晚年的興學,雖然資料蒐集並不容易,只有以耆老訪談及參考近年來有關白沙屯的書籍來補不足之處。筆者希望從敘述英生公一生的傳奇事蹟,藉以還原白沙墩的舊時風貌。再一次走進駱氏大宅院,駱英生公照片懸掛在大廳中,紅磚瓦的閩式建築依舊吸引遊人的目光。一甲子已經過去了,英生公對白沙屯所留下的奉獻,無論是交通、教育、經濟,依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天…………

 

 

資料來源及參考書目:

苑裡志                                  蔡振豐

通霄鎮志                            通霄鎮公所

通霄文史專輯                   王春風 編著

白沙屯文化采風               王春風 編著

駱氏家譜                           駱調彬提供

白沙屯媽祖婆網站─http://www.baishatun.com.tw

 

耆老訪談:

駱添全,年76歲,駱氏第二十二代

駱聯滄、年74歲,駱氏第二十二代

 

2007/10 

 

到頁頭

 

 

 

 

本篇調查報告整理人:

 

駱調彬 年四十三歲,現任「白沙屯媽祖婆網站」站長

 

緣起:

 

調查報告整理人,駱調彬於民國九十年三月回鄉服務 (2001),因參加地方服務並設立「白沙屯媽祖婆 網站」,因此對地方近代史,有簡略了解,近二年來因發現有地方史誌、大學論文、廟方簡介、及諸多文章等,有關駱氏祖先或家族之描述、與實際歷史有所出入、經長期資料蒐整訪談後、做成以下調查報告。

 

十八世吼公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生(1777),卒道光九年七月(1829)53(生二子)長子崇公、次子當公。

 

十九世崇公 嘉慶二十二年生(1817)(生一子)名 曰進傳官,卒光緒二十四年五月(1898)82歲。

 

二十世英生公 同治二年生(1863),卒民國三十五年(1946),享84(生四子)

 

長子 乳名阿根(阿根伯),光緒十九年生(1893),卒民國七十五年 (1986)壽享94歲。

二子 乳名火旺,光緒二十九年生(1903)

三子 乳名萬王(石城),光緒三十年生(1904)

四子 乳名國樑(竹林),光緒三十四年生(1908)

 

相關文史比對查證後詳如下說明:

 

◎十八世吼公

  生二子,長子崇公、次子當公。

  十八世吼公早世、卒於道光九年七月(1829)53歲、長子崇公、次子當公於道光年間•由大陸來白沙墩庒開墾,長子崇公入墾過港溪以南,並建造土角厝三間(民國前重建紅磚瓦三合院,目前之三合院已有百年歷史,為白沙屯目前僅存年代最久遠之建築),次子當公入墾過港溪以北。

 

◎二十世英生公,名曰進傳官(駱英生)

  於白沙墩庒從事貿易經商起家,以經營「鯊魚翅」生意,以帆船從龍港輸出至中國大陸為主,經營米穀工場,蔗廠,大同殖產會社,西瓜等七種以上生意。購地百甲,擁有石滬名北淺滬、深滬、四人公、下頭深、南淺滬...等七座(今 竹南崎頂海岸以南至山邊庒漁港)

 

  昭和十三年民國二十七年(1938)駱英生捐地,獨資興建「漣分教場」、建校舍十餘棟、小操場一座(現啟明國小之前身),於民國二十九年昭和十五年(1940)正式啟用(地點位於前油礦現白沙屯派出所旁,以2006年換算75歲至68歲之白沙屯耆老均就讀過漣分教場,76歲以上就讀通霄國小,白沙屯地方子弟就讀通霄國小最後一屆為第三十九屆,亦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前幾個月)

 

  駱英生經商成功後於日據時代,任二屆通霄支廳白沙墩區庒長,任期從大正二年至大正九年民國二年至民國九年(西元1913-1920),轄區包含白沙墩庒(含過港,山邊),內湖島庒,新埔庒。再於大正九年至昭和十一年民國九年至民國二十五年,(西元1920-1936)任八屆通霄庄役場庄協議員(現在之鎮代表之職)。於日據時代初期預開鑿單線鐵路時,因與日人長官關係良好,促使鐵道從過港溪向東偏移,白沙屯店仔街才能保存下來,也才有目前的拱天宮筆直的道路與車頭路的出現。白沙屯飯店山日本長官紀念碑中亦是紀念碑工事發起人之一(現於台一線拱天宮牌樓前方五十公尺山丘上,大正十年建碑,昭和十六年改碑)

 

  二十世長子阿根(阿根伯)

  為駱氏家族該支系(可能是),唯一參與白沙屯拱天宮廟務之成員,台灣光復前即在拱天宮服務(實際參與年代不詳),台灣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起負責出納會計之工作、早年服務拱天宮期間均無薪俸、直到民國五十年後,因地方老輩提議必須多少支付些許點心費做為補助,但仍被(阿根伯)挽拒,至白沙屯拱天宮第一屆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後(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才正式編列每月新台幣貳仟元至民國七十四年底時為每月新台幣三仟元、連續十一年時間,其所得(阿根伯)即每月全數以香油錢名義捐回拱天宮。直到民國七十五年逝世享壽九十四歲、(曾兼任白沙屯拱天宮第三屆管理委員)。白沙屯拱天宮鐘鼓樓興建之主要發起人、后殿及廂房改建主要發起人,拱天宮幼稚園興建之主要發起人。(合理推斷老四經商,其老二老三均有出任保正之職為獨長子例外!可能因為主管拱天宮廟務無暇從商與從政。)

 

  駱阿根一生在世為地方服務,勤簡樸實,淡薄名利、濟弱扶貧、從長輩口述中了解其一生事跡眾多。簡略舉例如下:逢年書寫喜氣門聯贈送貧困家庭,年年提撥白米數百公斤濟貧過節、老輩訪談口述中均給予阿根伯極高正面評價、為人不貪、經典名言「窮家難掌、少米難爛」(台語發音,比喻早期拱天宮經濟匱乏,很難經營之意)六零年代初期為改建拱天宮主動帶頭,捐款建廟金達新台幣壹拾萬元之多。六零年代唯一一人接受聯合報地方名人全國版報導。

 

 

  二十世二子火旺

  為白沙屯庒光復前,第一位最高學歷,畢業於嘉義農業專修學校(後三年才有陳萬秋畢業於 台中高工),畢業後於通霄公學校任教數年,並熱戀上當時同校之日本籍同事,因家族反對娶日人為妻,故才辭去教務工作。昭和十七年(民國三十一年,西元1942)任白沙屯庒保正一屆(現里長之職)。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中央政府急需大學人才,同時被中央政府網羅至新竹衫林管理所工作,最後於大溪衫林管理所任職並定居於大溪。

 

  二十世三子萬王(石城)

  光復前,昭和十四年(民國二十八年,西元1939)任白沙屯庒保正一屆(現里長之職)

 

  二十世四子 乳名國樑(竹林)

  於大正十四年(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設白沙墩庒第一座「振興米穀工場」(地點於現在的車頭路,阿婆麵店起向南延伸約四棟房子寬,面朝東方。台灣光復後在斜對面,才有新埔庒錢萬富開設第二間白沙屯庒米穀工場),振興米穀工場於民國三十四年五月前後,遭受美軍轟炸機投下燃燒彈炸毀,當時日軍寄放預運往前線之白米燃燒殆盡,庒民聞訊攜帶鍋盆前往裝食,台灣光復初期,庒內無米可食,百姓生活貧困以蕃薯()為主食。於民國三十五年底台灣光復後一年「振興米穀工場」遷移重建於白沙屯庒(現平交道店仔街入口左側角間,目前位置開設全宏商店含隔壁間)

 

 

簡結:

  以駱氏家族十九世祖二十世子與白沙屯的緊密發展史,有著無法磨滅的貢獻。早年民風保守,百姓生活貧困、地方自治大多以有權勢的家族管理,日據時代初期,庄長(區長)之職可比喻現在的鎮長職、日據時代後期,從新劃分行政區後,劃分較細,保正之職可比喻現在的里長職。拱天宮又為地方信仰中心、早期掌管拱天宮廟務,由以金錢部份,更須推薦有學識修養,可接受公信之地方望族長輩負責擔當,本調查發現、駱氏家族十九世祖二十世子從任區長至保正之職,均以家族輪替接任延續(無論是官派或是民選)、對地方管理駕輕就熟,早期白沙屯之發展與繁榮有著不可磨滅之功績、與白沙屯發展史雷同者,在台灣近代史中更是不勝枚舉!

 

 

資料佐證:

駱氏家譜(大陸來台真本,大房)…………………………駱添全提供

相關歷史文物件正本一批…………………………………駱添全提供

相關歷史文物件正本一批…………………………………駱聯滄提供

 

 

口述專訪:

駱添全、年76歲,二十世長子阿根之三子………… 2006/12/20

王金山、年79歲,民國七十一年起任管理委員三屆、常務委員一屆至九十二年十二月止計二十一年…………  2007/1/10

駱聯滄、年74歲,二十世三子萬王(石城)之二子… 2007/1/5

許樹琳、年81歲,曾任拱天宮廟公、大轎班……… 2007/1/28

許文進、年68歲,白西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2007/1/28

  木、年80歲,拱天宮改建捐款者之一………… 2007/1/28

通霄國民小學創校100週年專輯……………………  2001/12出版

 

  

                        月 二 十 八日


 

駱氏家譜(大陸來台真本,大房)(下圖)

 

 

 

 

 

十八世吼公、乾隆四十二年正月生(1777),卒道光九年七月

(1829)53(生二子)長子崇公、次子當公(下圖)

 

 

 

 

 

十九世崇公、嘉慶二十二年生(1817)(生一子)名約進傳官,

卒光緒二十四年五月(1898)82歲(下圖)

 

到頁頭

 

二十世英生公 同治二年生(1863)

卒民國三十五年(1946),享84(生四子)

覆蓋部份為生辰八字部份(下圖)

 

 

 

長子 乳名阿根(阿根伯),光緒十九年生(1893)

卒民國七十五年 (1986)壽享94

三子 乳名萬王(石城),光緒三十年生(1904)

覆蓋部份為生辰八字部份(下圖)

 

 

 

二子 乳名火旺,光緒二十九年生(1903)

四子 乳名國樑(竹林),光緒三十四年生(1908)

覆蓋部份為生辰八字部份(下圖)

 

 

 

覆蓋部份為生辰八字部份(下圖)

 

 

 

二十世英生公,名約進傳官(駱英生)下圖中央右、

昭和十年二月合影(下圖)

 

 

 

 

二十世長子阿根(阿根伯)為駱氏家族該支系(可能是)

唯一參與白沙屯拱天宮廟務之成員,

台灣光復前即在拱天宮服務(實際參與年代不詳)

台灣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起負責出納會計之工作、

鐘鼓樓興建完成合影(下圖)

 

 


 

五零年代駱阿根手稿與媽祖相關之對聯

(下 圖)

 

鼓樂宣天迎聖駕 鏗鏘震地接神恩

 

萬里路途三五步 千軍萬馬六七人

 

聖德佈春風 神恩施化雨

 

到頁頭

 ※ 以上僅為部份手稿轉載 ※ 


 

五零年代的照片(下圖)

 

 

 

七零年代初期於三子添全的全宏商店內(下圖)

 

 

 

七零年代初期與其孫調彬合影於全宏商店自宅內(下圖)

 

 

 

 

民國七十三年第三屆管理委員監事會議報告書(下圖)

到頁頭

 

 

 

台灣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起駱阿根負責出納會計之工作、

早年服務拱天宮期間均無薪俸、直到民國五十年後,

因地方老輩提議必須多少支付些許點心費做為補助,

但仍被(阿根伯)挽拒,

至白沙屯拱天宮第一屆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後(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才正式編列每月新台幣貳仟元至民國七十四年底

時為每月新台幣三仟元、連續十一年時間,

其所得(阿根伯)即每月全數以香油錢名義捐回拱天宮。

民國七十二年第三屆管理委員會會議(下圖)

 

 

 

民國四十三年閹書(下圖)

 

 

 

 

民國四十三年僅剩下四座石滬完好可用,從閹書中可知一二(下圖)

 

 

 

 

白沙屯拱天宮鐘鼓樓興建之主要發起人、

后殿及廂房改建主要發起人,拱天宮幼稚園興建之主要發起人、

拱天宮於六零年代改建前主動帶頭,

捐款建廟金達新台幣壹拾萬元之多(下圖)

 

 

 

 

年年提撥白米數百公斤濟貧過節、(下圖)

 

到頁頭

 

 

 

 

年年提撥白米數百公斤濟貧過節、分配名冊(下圖)

 

 

 

年年提撥白米數百公斤濟貧過節、分配名冊(下圖)

 

 

 

二十世二子火旺為白沙屯庒光復前,

第一位最高學歷,畢業於嘉義農業專修學校,

畢業後於通霄公學校任教數年(下圖)

 

 

 

白沙屯地方子弟就讀通霄國小最後一屆為第三十九屆,

亦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前幾個月、

箭頭指示處、駱添全、年76歲,二十世長子阿根之三子(下圖)

 

 

 

白沙屯飯店山日本長官紀念碑(下圖)

 

 

 

駱英生經商成功後於日據時代,任三屆通霄支廳白沙墩區庒長,

任期從大正二年至大正九年

(民國二年至民國九年,西元1913-1920)

轄區包含白沙墩庒(含過港,山邊),內湖島庒,新埔庒。

再於大正九年至昭和九年

(民國九年至民國二十五年,西元1913-1936)

任通霄庄役場庄協議員(現在之鎮代表之職)

白沙屯飯店山日本長官紀念碑中亦是紀念碑工事發起人之一左四(下圖)

 

到頁頭

 

 

紀念碑的寄附者、大同殖產株式會社亦名列其中。(下圖)

 

 

 

二十世三子萬王(石城)之二子駱聯滄民國四十七年二十六歲時結婚時,

幾乎全村的小朋友都來看大禮車看新娘子(下圖)

 

 

 

民國四十七年時鐵路仍然為一線道,

照片左下角細石頭位置即為燃煤蒸氣火車使用之單線鐵道、

左側三合院仍然未拆,幾年後(據駱聯滄口述是二年後

因擴寬成雙線燃煤蒸氣火車鐵道才拆除左側偏房之三合院,

圖片右側整排的大榕樹,延伸至目前拱天宮路以南至五龍宮止

(當時拱天宮路尚未開通)第二顆榕樹下即為炸彈掉落之古水井位置

(現鐵路旁馬路上)(下圖)

 

 

 

駱聯滄民國四十 七年二十六歲時結婚 ,合照於三合院(下圖)

 

 

 

民國五十一年前後時鐵路已經成為雙線道,

照片中之三樓透天水泥樓房是於鐵道擴寬後一年重建的、

也是白沙屯第一棟三樓透天水泥樓房,民國六十六年鐵路電氣化誕生,

燃煤蒸氣火車鐵道才陸續停駛,山邊火車隧道也於同年正式走入歷史

下圖照片為民國五十二年前後拍攝,

左側為店仔街入口右側角間理髮店(下圖)

 

 

 

資料繁多、以上僅提供部份資料上網供大家佐證!

到頁頭

 

 

 

列印本頁   回首頁   關閉視窗

 

 

────────────────────────────────────────────────────────────